智能家居平臺看上去則更像是隱性的存在,其他智能家居產品對其有很強的依賴性,全部跑在某個平臺之上,但對于消費者而言,似乎又看不到所謂的平臺是什么。智能家居平臺生態鏈是互聯網思維融入智能家居的全新產物,亦是智能家居未來的終極形態。
智能家居平臺可以看做與Facebook、蘋果APP應用商店類似,由智能家居平臺商制定通信標準與開發模塊等,提供開放API(應用程序編程接口)供第三方硬件及應用開發者使用,所有的硬件及應用產品就可以無縫連接至平臺操作系統,進而平臺商、第三方硬件及應用開發者、用戶構成一個全新的智能家居平臺生態鏈。
智能家居平臺的價值主要體現在:
1.智能家居的控制及體驗特性能決定了只有在一個平臺下各種產品才能形成無縫連接,帶來最佳的用戶體驗;
2.智能家居平臺將成為單品導入的優勢入口,從熟悉的平臺上獲得智能單品這一行為,獲將成為如同“在windows上安裝軟件”等日常生活中習慣行為;
3.家居生活中存在龐大的未開啟需求,包括健康、娛樂、節能等,在智能家居平臺生態鏈推動下其創造出的新需求將會重新定義家庭生活。
智能家居未來的競爭形態將從產品競爭轉化為生態鏈競爭,如同微軟操作系統的發展經歷,以及蘋果和安卓所主導的移動互聯網生態鏈,龐大的用戶及軟件、應用規模成為平臺最堅不可摧的護城河,而智能家居,或將成為PC生態鏈、移動終端生態鏈之后的第三個龐大的平臺生態鏈系統。
目前,在智能家居中,萌芽的平臺有數百家之眾,大致可以分為五大類:
第一類是傳統優勢企業。如蘋果谷歌,在很多領域它們已經占據平臺的優勢,在智能家居領域只需要做一下延展即可;
第二類是大型互聯網企業。如騰訊,微信和QQ都在大搞開放平臺,憑借雙線作戰的優勢,騰訊在智能家居平臺布局中優勢比較突出;
第三類大型渠道商。如京東,除了極少數自家電商平臺經營不錯的企業外,絕大多數智能硬件企業在初期都要努力尋找高流量的銷售渠道,京東憑借這樣的優勢可以拉攏一大批企業進而聚合形成平臺之利;
第四類是大型家電企業。如三星、海爾,智能家居中最不可或缺的就是大家電產品,而非家電企業想進軍大家電市場難度極大的事情,這樣大型家電企業在平臺產品的時候就具有了先天的產品優勢;
第五類是創業型企業。如BroadLink,并非說創業公司就不能做平臺,只是看選擇什么角度切入,既能說服其他企業與之合作,又能說服消費者為之買單。
目前較大的智能家居平臺如下:
蘋果:homekit平臺
主要內容:一套通信協議,規范智能家居產品如何與IOS連接(軟硬件通信);一個數據庫,在IOS上提供一個供第三方APP查詢和編輯的智能家居數據庫;一個開發框架,與廠家、第三方開發者共同合作,打造完整的生態鏈;語音控制,整合siri。
合作廠商及動態:暫時公布的有iDevices、iHome、Cree、Chamberlain、Shhybell、Honeywell、海爾、飛利浦、Shiage、Kwikset、Broadcom、netatmo、Withings等。
三星:SmartHome平臺
主要內容:各種設備通過網絡相連接,提供設備控制、家庭視窗、智能售后服務等三種功能;并于8月收購智能家居平臺商SmartThings。
合作廠商及動態:目前暫時只兼容三星產品,未來將對第三方產品開放。
海爾:U+智慧生活系統
主要內容:將用戶、合作伙伴、硬件商、開發者鏈接起來,通過其開放的標準和平臺使系統打在不同品牌的產品。
合作廠商及動態:Qualcomm、GE、百度、華為、Realtek等來自全球各地的300余家企業。
微軟:Windows操作系統
主要內容:在微軟操作系統中整合Insteon智能家居產品,推出相應的APP應用程序;與美國家庭保險公司合作推出智能家居孵化器(一個創投基金)。
合作廠商及動態:家庭設備廠商Insteon等
京東:JD+平臺
主要內容:打造京東智能云、“超級APP”和JD+平臺,為智能硬件產品提供云平臺,并利用京東在電商渠道的平臺優勢、用戶基礎和數據優勢,為智能單品創客提供融資、技術、數據和平臺支持。
合作廠商及動態:華為、百度、PICOOC等60余家企業,目前已退出智能創新產品約50余款。
百度:Baidu Inside計劃
主要內容:為智能單品創客提供一個平臺,對納入合作的創新硬件提供云存儲、視頻播放與解碼、圖片識別、智能語音、安全、LBS等即時,百度將協助創業者完成產品研發、營銷及銷售活動。
合作廠商及動態:京東、神州數碼、天貓等渠道和合作。
阿里巴巴:alink物聯網平臺
主要內容:涵蓋淘享平臺、云計算平臺、開發者平臺、數據平臺和互聯平臺;阿里物聯平臺依托阿里的營銷資源、云計算、大數據等,幫助創業降低智能硬件生產成本。
(轉載于微信公眾號“工信部電子一所” 文/李強)